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答疑(二)
2012年度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答疑(二)
问题 1 .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第 16 页, [ 例 2 — 1] ( 2 )①中,借:委托加工物资,在( 3 )①中是借:原材料, (2) ②中是借 : 委托加工物资 , 而 (3) ②中为什么是借 : 库存商品 ?
解答: 该例中第( 3 )步中甲企业根据收回委托加工材料的不同用途,分为“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和“直接用于销售”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下收回的委托加工材料处于存货生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因此有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区别。
问题 2 .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第 31 页 [ 例 3-3](3) 的会计分录中,甲公司购入需安装的设备会计科目为什么是“工程物资”而不是“在建工程”?
解答: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工程物资”科目是用于核算“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成本,包括工程用材料、尚未安装的设备以及为生产准备的工器具等”,因此本例中应通过“工程物资”核算。
问题 3 .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第 36 页, [ 例 3-5] 甲公司账务处理( 1 )中应计折旧额为什么用 600000 ×( 1-3% ),而不是 600000 ?请解释固定资产扣除预计净残值的意思。
解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预计净残值预期能够在使用寿命终了后收回,因此不应当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折旧。
问题 4 .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第 44 页 ,[ 例 4-2] 中账务处理: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9000000 ×( 12000000 ÷ 24000000 )为什么?
解答: 在同一土地上存在不同用途的土地使用权,应当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3 号——投资性房地产》 的有关规定按照合理的方式划分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
问题 5 .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第 54 页,倒数第 2 行,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与第 55 页倒数第 7 行企业合并成本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该如何理解?
第 55 页,倒数第二段,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而在下一段及后面例题中,有关费用却计入了管理费用,请说明?
解答: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4 号》的规定,在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问题 6 .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第 56 页, [ 例 5-2] 会计分录中,贷:无形资产、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这 3 个金额是如何计算的?无形资产的 40000000 与表 5-2 中公允价值的金额为何不一致?
解答: 本例中无形资产金额是土地使用权和专利技术账面原值的合计数,银行存款是支付的合并对价与支付的评估费用的合计数,营业外收入是因无形资产处置而确认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异。
问题 7 .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第 57 页, [ 例 5-3] 中投资按照“权益法”、“成本法”核算的概念分别是什么意思?
解答: 本例中在合并前,因 A 公司能够参与 B 公司的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对 B 公司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按照权益法核算。而后, A 公司又增加投资,根据题意获得了 B 公司的控制权,因此对 B 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
问题 8 .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第 63 页,例 [5-11] 中调整后的净利润过程,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解答: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十二条的规定,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本例中调整的净利润即依照该规定计算而得,其中存货因取得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在出售时按照出售比例调整净利润,而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则按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差异对当期折旧的影响调整净利润。
问题 9 .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第 68-69 页, [ 例 5-16] 与 [ 例 5-17] 都是除所实现净利润外,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为什么 [ 例 5-16] 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而 [ 例 5-17] 却计入“投资收益”?
解答: [ 例 5-17] 中“ B 公司并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计入投资收益的是 A 公司应享有的 B 公司本年度实现的净利润。
问题 10 .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第 69 页, [ 例 5-16] 第 4 行中“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值变动 900000 元”,是如何计算的?
例 5-16 ( 2 )中提到的 10% 股权与之后的 12% 股权在计算中运用的为什么不同?
解答: [ 例 5-16] 中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1 200 000-300 000=900 000 ; [ 例 5-16] 中原取得的 10% 股权需要按照权益法的方式追溯调整,新购买的 12% 的股权取得时点与前者不同,因此处理方式不完全一致。
问题 11 . 《中级会计实务》第 69 页, [ 例 5-17] 中, B 公司公允价值由 4500 万到 8000 万,期间实现净利润 2500 万,公允价值 4500+2500=7000 万, 8000 万 -7000 万 =1000 万, 1000 万× 40%=400 万。是否该做一笔会计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 - 其他权益变动 400 万 贷: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400 万,题中假设 B 公司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但 A 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000 万 +1000 万 =3000 万(此还包括了 200 万的商誉),而按 B 公司公允价值 8000 万× 40%=3200 万,如何做会计分录及解释?
解答: 本例中设定的公允价值为 8000 万,根据题意无需补做分录。
问题 12 .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第 70 页,利润分配 - 末分配利润 7200000 是如何得来的?
解答: 由于本例中 A 公司按照净利润的 10% 提取盈余公积,因此未分配利润 =8000000 ×( 1-10% ) =7 200 000
问题 13 . 《中级会计实务》第 70 页, [ 例 5-17] ( 2 )中: A 公司账务处理: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投资收益的 3 个金额是如何计算的? A 公司持股比例减少 20% ,并不能对 B 公司实施控制,还能按权益法核算吗?
解答: 本例中自购买日至处置投资日期间按处置后持股比例计算的净利润为 10000000 ,其中以前年度净利润为 8000000 ,本年度净利润 2000000 ,以前年度净利润还需要按照 10% 比例提取盈余公积。 A 公司持股比例减少 20% 后剩余股权比例为 40% ,根据题意对 B 公司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应当按照权益法核算。
问题 14 .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第 71 页, [ 例 5-19] ( 2 )的会计分录中的金额 1500000 是如何计算的?
解答: 其他权益变动 =6000000 × 25%=1500000 。
问题 15 .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第 165 页,倒数第 2 行 : 8460000-
5700000=276000 元 ( 正确应该是 2760000 元 )
解答: 第 165 页倒数第 2 行得数应当为 2 760 000
问题 16 .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第 323 页, [ 例 18-4] ①的( 3 ) 调整应交所得税的会计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0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2000000 。是否有误?
经查阅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及注会 2011 教材,会计分录为: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2000000 。资产负债表项目调整为:调减递延所得税资产 1500000 元,调减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00000 元。 请问哪个正确?
解答: 本例中应将①的( 3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改为“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以下顺调。
问题 17 .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第 316 页, [ 例 17-3] ( 1 )②的会计分录为,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所得税费用 75000 请问会计分录是否正确?在本例( 3 )财务报表调整和重述中只提及在资产负债表中应调减应交税费 75000 元,而没有提及上述分录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例是否无需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本例中确实因少提折旧而影响了应交所得税额,而非因少提坏账准备而不影响应交所得税(因减值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
解答: 应将( 1 )中②的会计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改为“借:应交税费”。